新闻详情 News Details

GSD弗丽德Ⅱ代蛋白光 | 敏感性皮肤的强脉冲光治疗

浏览:289次 来源:GSD皮肤激光设备服务商 时间:2024.10.08

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环境因素的复杂化,敏感性皮肤(Sensitive Skin, SS)问题日益凸显,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关注的健康议题。据最新研究数据显示,敏感性皮肤的发生率显著上升,尤其在女性群体中更为普遍,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。

1728349854468983.jpg

针对这一现状,科学界与医学界不断探索更为高效、安全的治疗方案,其中GSD弗丽德Ⅱ代强脉冲光治疗仪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,为敏感性皮肤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。






敏感性皮肤定义与机制



敏感性皮肤,作为一种复杂的皮肤状态,其核心特征在于皮肤对外界微小刺激后产生过度反应,表现为阵发性发红、周期性灼热感、刺痛、瘙痒及紧绷感,有时伴有持续性红斑[2]。

这一症状群的形成,涉及皮肤屏障功能受损、神经血管高反应性、固有免疫炎症激活以及皮肤微生态失衡等多个方面[2]。

其发生不仅与年龄、性别、皮肤类型紧密相关,还受环境,如灰尘、气候变化、空气污染及不当护肤习惯,如频繁更换化妆品、过度清洁的影响[3-7]。






治疗策略及原则



针对敏感性皮肤的治疗,以控制症状、预防复发、提高皮肤耐受性为目的以加强健康教育,促进皮肤屏障修复、降低神经血管高反应性,减轻炎症反应为治疗原则。

近年来,光电治疗因其非侵入性、高效性及安全性,在敏感性皮肤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,因强脉冲光可以通过照射加快皮肤新陈代谢,刺激皮下细胞胶原再生,达到发红瘙痒明显减轻的治疗效果,通过治愈敏感肌肤、修复表皮屏障,为光子嫩肤带来独特的市场机遇。

根据《中国敏感性皮肤临床诊疗指南》阐述建议,在敏感性皮肤自觉症状消退后可选择使用强脉冲光,采用590nm滤光片有较好的光调作用,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、肤色、个体反应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参数[8]。






GSD弗丽德Ⅱ代蛋白光



在中国,高达36%的女性面临敏感性皮肤问题,而黄种人中更有70%的女性皮肤处于亚健康状态[9]。

为应对这一挑战,GSD弗丽德Ⅱ代强脉冲光治疗仪应运而生,作为GSD旗下升级版窄谱光子嫩肤技术,在一代弗丽德具备的3C恒流技术、TEC半导体制冷系统的基础上,新增高峰值超窄脉宽、全新大光斑设计以及精选全波段个性化治疗滤波片选择等,为体验感和精细度进行双重加持。

1.


窄谱强脉冲光-精准、高效、有保障


窄谱强脉冲光是在传统强脉冲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一代光子,其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更精准、更高效、更稳妥的特性。

其能针对不同的皮肤靶基,选择不同波段的窄谱强脉冲光以实现临床精准治疗的目标[10]。

640.png

2.


高峰值超窄脉宽技术-智能多参数可调


在此技术的加持下,脉冲串可达10个子脉冲,子脉冲脉宽最低可达微秒级,多脉冲智能可调技术,如脉宽、脉冲间隔、能领密度等参数均可进行独立调节,让能量更准确作用于治疗目标。

640 (1).jpg

3.


3C恒流恒压技术搭载全新大光斑设计-更均匀、更稳定


实现了能量的均匀分布且输出衰减低,15mm*45mm的大光斑设计大光斑设计覆盖更广区域,治疗过程温和全面。

1728349970730980.png

4.

精选波段个性化治疗

6组精选滤光片(420nm、515nm、560nm、590nm、640nm、695nm),精准覆盖皮肤年轻化、色素及血管病变等多种治疗需求。

1728350004464027.png

5.

双擎TEC制冷系统

通过低温半导体制冷传导,制冷更迅速、更低温,降低治疗过程不适感,提升治疗舒适度

640 (2).jpg

敏感性皮肤作为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,其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。GSD弗丽德Ⅱ代强脉冲光治疗仪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,为敏感性皮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。



参考论文:

[1]何黎,郑捷,马慧群,等.中国敏感性皮肤诊治专家共识[J].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,2017,31(1):1-4.

[2] Willis CM , Shaw S, De Lachariere 0, et al. Sensitive skin: an epidemiologieal study[J]. Br J Dermatol, 2001, 145 (2) :258 -263.

[3] Misery L, Sibaud V, Merial-Kieny C, et al. Sensitive skin in the American population: prevalence, clinical data, and role of the dermatologist[J]. Int J Dermatol, 2011.50(8):961 -967.

[4] Berardesea E, Farage M, Maibach H. Sensitive skin: an overview[J]. Int J Cosmet Sci, 2013, 35(1): 2 -8.

[5] Falcone D, Richters RJ, Uzunbajakava NE, et al. Sensitive skin and the infuence of female hormone fuctuations: results from a cross-sectional digital survey in the Dutch population[J]. Eur J Dematol, 2017, 27(1): 42 -48.

[6] Jourdain R, de Lacharriere 0, Bastien P, et al. Ethnic variations in self-perceived sensitive skin: epidemiological survey[J].Contact Dermatitis.2002.46(3):162 -169.

[7] Falcone D. Richters RJ, Uzunbajakava NE, et al. Sensitive skin and the influence of female hormone fluctuations: results a cross-sectional digital survey in the Dutch population[J]. Eur J Dematol, 2017, 27(1): 42 -48.

[8] 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光医学和皮肤屏障学组,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.中国敏感性皮肤临床诊疗指南(2024版)[J].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,38(5):473-480.

[9] 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光医学和皮肤屏障学组,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.中国敏感性皮肤临床诊疗指南(2024版)[J].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,2024,38(5):473-481.

[10] 窄谱强脉冲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(2024版)[J].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,2024,40(1):19-25DOI:  10.3760/cma.j.cn501225-20230918-00085.




返回列表